如果後續想接收本站有關 網站架設網站安全網站漏洞防範 等訊息
您可以透過以下表單留下您的電子郵件信箱來訂閱我們的電子報

《零日攻擊》電視劇也許漏掉的:海纜斷線,台灣真的成為「數位孤島」


近期熱播的台劇《零日攻擊 (Zero Day)》,將中國對台灣的封鎖、關鍵基礎設施癱瘓、網路及媒體散播不實訊息情境搬上螢幕。對許多觀眾而言,劇中我們猜測會有海底電纜被切斷、全島陷入資訊孤立的情境,或許只是扣人心弦的劇情設計。但對我們這些長期研究網路資安的人來說,這絕對是很有可能的。

海纜中斷的真實風險

台灣對外的網際網路流量,超過九成依賴國際海底光纜。一旦發生大規模斷裂,不論是地震、錨鍊事故,還是惡意破壞,都可能在短時間內讓台灣失去與世界的即時連線能力。屆時,不只是社群平台和影音串流會停擺,更嚴重的是:

  • 金融交易與跨境支付受阻
  • 政府與企業的雲端服務中斷
  • 國際媒體與通訊失去即時性

這些,正是《零日攻擊》開場便呈現的驚悚畫面。

從戲劇回到現實:我們有多脆弱?

在劇中,斷網可能只是全面攻擊的第一步,隨後而來的是心理戰、假訊息與內部系統入侵。這種層層遞進的攻擊模式,在現實世界的資安領域並不罕見,尤其針對基礎建設與關鍵通訊的混合戰術,早已被多國列為高風險情境。

更值得警惕的是,當通訊受阻,政府與媒體的澄清能力將大幅下降,假訊息與謠言會在民間迅速擴散,導致民眾恐慌、社會信任崩解。這種心理戰的殺傷力,可能比實體破壞更深遠。

此外,國內許多服務仍高度依賴境外伺服器與雲端平台。一旦國際連線中斷,企業營運、醫療系統、甚至災害應變平台都可能陷入癱瘓,讓台灣在數位上被孤立無援。

防範與應對:不是等到危機發生才行動

作為關注資安的我們必須強調,這不是危言聳聽,而是需要正視的戰略級風險。可行的防範方向包括:

  1. 多元備援通訊:推動衛星網路(如 Starlink 或自建)作為緊急備援。
  2. 海纜路徑多樣化:增加與不同國家的纜線連接,避免單點故障。
  3. 國內關鍵服務在地化:確保 DNS、金流、雲端備份等核心系統具備本地運行能力。
  4. 危機演練與資安教育:定期模擬中斷事件,提升企業與民眾應變力。

唯有事前作好萬全的準備才能預防這種災難發生,而你我以及各級政府機關民意代表更應該一起擬定對策,提升數位韌性,而不是只會販賣危機感。

讓戲劇成為警鐘,而非預言

《零日攻擊》提醒我們,數位時代的戰爭不一定靠飛彈與軍艦,網路基礎建設就是新的戰場。唯有及早部署與強化韌性,台灣才能在面對突發事件時,維持資訊流通與社會穩定。

更進一步地,這樣的公共討論應該擴散到更多層面 – 不只限於政府與資安圈,也包括企業決策者、媒體從業人員與一般民眾。唯有全社會都理解風險、知道行動步驟,才能在危機來臨時共同降低衝擊。

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海纜、資安與備援的真實現況,請參閱高登工作室完整專文:一旦海纜全面斷線,台灣就是「數位孤島」!

輸入您的信箱訂閱電子報